“我市亟需青年干部保障隔离酒店运行,市法院需要支援两名青年干警参与隔离酒店全面工作,另需两名青年干警到集中隔离管控专班报到参与隔离酒店物资配送工作……”接到市直机关党工委电话通知后,珲春市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立即响应、迅速行动,统筹有序安排党员干警到岗到位。
在隔离点建立初期,为确保物资及时发到集中隔离人员手中,珲春法院的干警们和其他同志一起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冲劲,牢牢把握住抗“疫”斗争的主动权。
王宜己主要负责的是某酒店的统筹安排。当时,隔离酒店尚在进行硬件改造。“从接手酒店到使其基本符合隔离要求,总共用了24个小时。”“我们几乎全面接管了这家酒店,既是点长,又是保安、保洁、消杀工。”根据防疫要求,隔离酒店要设置清洁区、隔离区、缓冲区,要有完善的监控系统。由于人手不足,他一边指导酒店完善设施,一边紧急维修监控。他利用自己学计算机的经验,在没有技术员的帮助下,将整个酒店的监控系统重新布线、调试。经过24个小时的改造,这家酒店于3月11日15:50接收了第1个隔离人员到晚上21:50共计接收隔离人员42名,384个小时,数千条微信交流……这些数字,记录的是隔离宾馆里的点点滴滴。
酒店没有电梯,那就徒步;没推车,那就徒手;四层楼不高,却每天都要搬着各类物品往返数次。酒店没有网络,报送每天的数据成了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王宜己又一次发挥专业优势,完美地将问题化解,小伙伴们直呼“完美”。“最开始的两天,特别忙碌,每天要对接各种信息,核实各项措施,要确保每一个点位、每一个房间、每一名工作人员职责都经得起推敲。熬夜到两、三点是经常的事,整个神经都是紧绷绷的。不过现在看来,这样高规格是有必要的。”面对隔离酒店繁琐、复杂的工作,王宜己说的轻松,但背后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在进入隔离宾馆工作的那一天,这里的所有人就开启了24小时待机状态,接收新转运来的人员,按时送出解除隔离的人员……越是褃节儿的时刻,越能体现红色堡垒作用;越是危险地方,越能彰显党员先锋的红色精神。每一名被选派的党员干警、积极分子都志愿逆行、昼夜坚守。
“杨帆,你现在在做什么?”“我在管控社区担任志愿者,正在执勤岗上执勤。”“现在有一个重要岗位需要青年干警担重任,请你马上与社区志愿者团队联系,立即离岗,半个小时后,到新岗位报到。”“好的。”一通简单的电话,却是青春逆行的最好见证。
杨帆被安排到某酒店担任隔离酒店工作人员,从志愿者的岗位到这个新岗位,杨帆只用了三十分钟。“到组织需要我的地方去……”这就是一名青年干警的政治觉悟。面对被隔离人员的各种问题、各种需求,杨帆说自己就是个“宿管”,消杀、保洁、送餐、送药、收拾垃圾样样在行。“同志,我想要几本书?”“好的,尽量给您协调”。“同志,能不能……”群众的每一个需要,杨帆都记得扎扎实实的,“这个时候哪管帮大家办一点小事,他们都会觉着很温暖。”除了日常工作外,有些特殊的被隔离人员,比如患有慢性病、带着孩子等人员,需求多,工作量就更大了。憨憨的杨帆一说酒店里的人和事如数家珍“从这里解除隔离的人员有25人,年龄最大的近75周岁,最小的17周岁。”
另一边,在集中隔离管控专班,也上演着一幕幕温情的接力。
高鹏扬、苏海龙两位同志在同一天接到了新的下沉任务——到集中隔离管控专班担任隔离酒店配送物资工作。
全市共有15个隔离酒店,最近的5分钟能到,最远的20分钟能到,15个酒店跑下来一圈要用2小时30分。两位同志,刚一上岗就把工作的要求、各个酒店的基本情况熟记于心。每个酒店有多少间房多少隔离人员、什么物资最紧缺,什么物资可调配,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隔离酒店物资配送说着简单,做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遇到高峰时一忙就是一整天,有时刚刚忙完准备回家,还没到家楼下就又被叫了回去。高鹏扬和苏海龙做好配合,与其他同志一起,攻克一次又一次难关。
隔离时限一般是14天,有时候大家难免会感到枯燥、烦闷,“让群众感受到关爱与力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高鹏扬和苏海龙和工作小组的其他同志一道,为大家准备特殊的“隔离礼物”。小朋友送玩具,年轻的女孩子就送面膜,年轻的男孩子就送书籍,年长的送保温杯、茶叶,每个人都要写一张小卡片……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琐碎却又有力量。
“祝你生日快乐!”当生日蛋糕被送到隔离人员手中时,隔离人员张某激动得说不出话。“在登记隔离人员信息时,我们留意到3月有多位隔离人员过生日,特殊的时期,他们无法和家人团聚,我们想着给大家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
小小蛋糕承载着浓浓暖意。在往日,生日蛋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但在疫情期间,就要考虑很多。集中隔离管控专班经过多方协调,提前联系好蛋糕店,确认蛋糕师身体状况良好、蛋糕制作过程安全健康后,将生日蛋糕交由专人逐一护送至各个隔离酒店。一份份特别的“生日惊喜”在经过严格消杀后,由专人送至“寿星”的手里。虽全程“零接触”,却很温暖。
“隔离不隔心,隔疫不隔爱”,大抵如此。
高鹏扬的腿去年刚做过手术,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他没有退缩。苏海龙家里只有年幼的孩子和老母亲在家,面对早出晚归的辛勤,他选择坚守。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到现在形势缓和,他们的身影进进出出、忙忙碌碌。
面对突发情况,法院党员干警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生命的“重量”超越了对未知的恐惧。一通通电话的协调沟通,一件件暖心的小事,一个个问题的圆满解决,只为了隔离工作安全、有序。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作为一名法院干警,在关键时刻投入一线工作,是对胸前法徽的承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高鹏扬如是说。
“作为一名青年干警,到疫情防控一线,不仅是历练也是成长,更多的是责任。”苏海龙如是说。
为确保物资配送可查、可控、可溯,他们既是战斗员、宣传员、统计员,也是快递员、服务员、搬运工,他们始终身体力行,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对待每一环节,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坚定不移打赢这场抗疫保卫战。
在“风险管控”和“个人防护”的双重压力下,担当是最有力的回答,奉献是最温暖的坚守。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法院的青年干警们用胸前闪闪的法徽映衬着熠熠生辉的党徽更加绚烂。隔离酒店之内,他们用爱与担当为群众守护着平安;隔离酒店之外,他们用温暖和坚守为群众树立了信心,他们坚持以实际行动筑起了隔离酒店的“防火墙”,织密了服务群众的“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