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立足大局同心“战疫” 审判执行稳定“续航”
分享到:
作者:郎华 赵梦莹  发布时间:2022-03-24 09:42:32 打印 字号: | |

2月28日,珲春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是吉林省本轮疫情中最先出现病例的城市。珲春市人民法院先后有90余名干警因封控管控政策被迫居家隔离,其余干警全部下沉一线,审判执行工作一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审判执行带来的影响,成为党组面临的新课题和新考验。珲春法院党组在上级法院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审判执行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居家办案办公模式,以责任担当之勇、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法院党组迅速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部署,提前谋划线下转线上工作模式,与技术人员连夜研讨技术解决方案。3月5日,在疫情处于正吃紧的关键时期,珲春法院第一时间印发了《珲春市人民法院居家办公办案的通知》,正式开启居家办公模式。《通知》明确提出要坚持疫情防控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频共振,弱化周末双休,充分争取时间,综合利用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网上执行等方式,确保一季度乃至全年审判执行质效不因疫情而被动滑落。

疫情面前,岗位就是战位,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为加强疫情期间审判管理工作,珲春法院建立由院长主抓,分管院领导亲自抓,庭室负责人具体抓,承办人员为第一责任人,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审判管理工作格局。

为确保审判执行工作质效不减、工作不断,珲春法院迅速以庭室为单位研究攻坚措施,并通过钉钉线上会议召开审判执行工作调度会议集中研判,及时确定了疫情期间完成第一季度考核的目标任务,厘清与全省其他法院之间的差距短板,并从提升审判质量、审判效率、执行质效三个层面明确了多项工作措施。会议上,党组书记、院长刘铁峰发出了推进审判质效赶超进位的“集结号”,一令即出,必当掷地有声。

事不避难、行不畏艰。如何把因为疫情丢掉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回来,真正让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珲春法院在疫情之下不断思考破解的“试卷”。

审判执行调度会召开后,珲春法院各分管领导坚持对审判质效日分析、周调度,依托“2+N”居家办公任务清单,对每个庭室的办案进度进行动态监测,实行院领导包庭、法官包案,一些院领导、法官甚至放弃回家,驻院办公;在部分干警仍然参与疫情防控的情况下,逐案明确办案期限、逐人压实办案任务;院领导带头办案,所有案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过线上召开法官会议,积极化解旧存积案。

审判管理办公室发挥态势快报、深度分析、督促办理与整改通报四项职能,常态化对办案法官临审限案件进行督促提示、对案件排期情况进行调度提醒,确保了整体审判质效进有标尺,慢有鞭策。

案件不等人,审判“不打烊”。为确保疫情期间审判执行工作均能正常开展,珲春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依托珲春“i-法院”电子诉讼体系,采取全业务“线上”办理模式,强化融合,逐个击破。

为解决居家开庭难,上线“5G法庭”网页版,法官、书记员在家中即可完成互联网庭审全部操作;为解决开庭软件下载难,经过多个平台尝试,采用当事人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出庭的“云上法庭”,极大节省了调试时间,提高庭审效率。

为解决疫情期间预约开庭时间难,上线“异步审理”模式,可错时异地登录审理平台参与庭审,法官可同时并发处理多个案件,当事人可享受弹性审理服务;为解决法官开庭阅卷难,运用法官移动办案终端及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实现居家场景下的法官移动阅卷。

为解决远程提讯难,部署“融合法庭”,实现远程提讯、互联网庭审一网融合审理;为解决鉴定摇号难,利用“5G法庭”“融合法庭”的共享功能,实现当事人专网、外网线上见证摇号;为解决上诉流转难,将审判平台、签章系统、送达管家功能整合,实现材料线上签字、电子签章,电子送达,线上移转。

为解决疫情期间案款发放难,采取“线上”方式开展保全查控、执行查控、案款划扣工作,充分应用“一案一账号”案款管理系统,及时与申请执行人联系,审核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等,通过案款系统,将执行案款第一时间进行线上发放,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领到了执行款。

3月1日至3月23日,通过线上庭审93次,线上调解17次,线上执行68次,电子送达72次,执行到位标的额498万元,审判执行工作稳步运行。

扛起非常之责,落实非常之策,汇聚非常之力。下一步,珲春法院将继续加快智慧法院改革创新,持续完善审判管理全新格局,不断提高“互联网+司法”工作水平,最大限度满足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超前研判疫情防控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和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影响,为疫情结束后审判执行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打下基础,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审判执行任务,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