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为民实践 | 热心服务情系百姓 尽职尽责服务为民
分享到:
作者:于婷  发布时间:2021-04-30 16:09:57 打印 字号: | |

珲春法院以“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台一系统列便民利民惠民举措,全力提升诉讼服务水平,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司法的便捷和温暖。

    一是打造“三大效能中心”,诉讼服务更加阳光便民。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智慧法院建设为抓手,融合边疆民族文化特点,将原来的大厅全面升级改造成具备多功能、高智能、高效率的一体的综合服务“窗口”,建成了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慧执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增设三语导诉、诉状生成、风险评估一体机,为当事人提供个性化智能服务;提供材料收转、案件查询、档案调取等五大类20余项服务 “一站式”办理,实现全面推行全程全员全景式服务体验。“三大效能中心”让群众更加便利地享受“立、审、执”全程覆盖,“调、诉、访”全员接待,“时、空、形”全景应用的优质化诉讼服务,也能满足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让群众的问题“有问必答”“一揽子解决”“一站式办结”。以智慧服务为基础,通过跨域立案、网上立案、移动微法院等方式,努力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0年至今,网上立案1747件;电子送达15843件;网上开庭1023件、线上调解3581件;线上执结124件,执行到位金额183.23万元。

二是前移法官服务关口,解纷化诉更加方便亲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牵头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开展“无诉讼社区”“无诉讼乡镇(街道)”试点工作,帮助13个乡镇街道完成调解组织机构创建,指导其实体化运行,并在全省率先实现最高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平台在全市全覆盖。建立“联村、联街、联社法官”和“老法官工作室”制度,由13名员额法官对各调解组织进行专门负责和法律指导,定期对调解人员进行法律业务培训。目前,已培训13次,指导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建立7个巡回审判点,开展巡回审判185次,努力做到哪里有司法需求,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切实维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具有本域特色的诉源治理+专业调解+法院审判的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模式,聘任7名涉外特邀调解员,妥善化解各类涉外民商事纠纷。力争将矛盾排查化解在初始,将纠纷化解在萌芽,形成诉源综合治理体系。

三是优化诉讼服务举措,司法服务更加智慧利民。加快完善适老诉讼服务举措,与技术部门一同攻关研发了“开庭”微信小程序,操作简便,有效防止老年人因技术操作繁琐原因导致诉讼困难的情况。圆满完成最高院5项试点任务、省法院8项试点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和诉讼档案单套制管理,司法链应用跻身全国法院先进行列。“云上法庭”审理跨国离婚纠纷案例被评为“吉林省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十大典型案例”。疫情期间,“云间”系统审理两国三地涉外合同纠纷案例,被《人民法院报》刊载。第一时间上线运行律师服务平台,召开全市律师范围的律师平台使用培训,为律师提供在线阅卷、开庭避让、调查令等多种服务。并定期召开律师座谈会,征求律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订单式普法活动,组织了十余次民法典宣讲,并做客“延边旅游广播”“民生热线”等栏目进行法律宣讲,主动回应百姓法治关切。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