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影玉,男,汉族,1983年9月出生,吉林省珲春市人。2019年被聘为珲春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现任珲春市委组织部科员。
2019年3月29日,经过庄严的宣誓仪式后,杜影玉正式成为珲春法院的人民陪审员。一年多来,他以严谨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参加陪审,努力发挥作用,用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努力学法,提升陪审能力
有人说,杜影玉做事刻板,顺理成章的事,总要问个为什么,而这正是他提升陪审能力的秘诀。成为人民陪审员之前,他就把“陪审若干规定”和新颁布的《人民陪审员法》学习了一遍;参加陪审后,接触的案件大多是跨国离婚案件,他就把《婚姻法》学习了一遍;《民法典》通过后,他感觉通过自学无法学懂弄通,于是就参加了许多次机关单位组织的《民法典》宣讲培训。靠着对法律知识的不断学习,杜影玉很快熟悉了审判工作,陪审能力也逐渐提高,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审员。
依法履职,维护司法尊严
每次出庭前,杜影玉总要换上皮鞋正装,多次整理衣服,一脸严肃地走进法庭,他说这是一种尊重;庭审中,他逐字逐句地阅读笔录,常常提出用语建议,确保庭审记录的原汁原味、准确无误。有时当事人在法庭外遇到了他,并向他打探合议庭的情况,面对这样的事情,他守口如瓶,拒绝透漏任何信息。他总是提醒自己,“虽然自己不穿法袍,但有义务维护法庭形象、保守司法秘密,绝不能乱说话!”杜影玉用《人民陪审员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履行了人民陪审员的义务,更有力地维护了司法尊严。
适应变化,做好疫情陪审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杜影玉经常在家参加网络陪审,为营造出庄严的法庭氛围,他把自己关在孩子的小屋里,不让妻子孩子打扰,一直到庭审结束;在赴看守所开庭时,所有参与庭审的人员都需要“全副武装”,经过三、四个小时的庭审,整个人就像脱水了一样,十分难受。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坚持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在笔记本上记录关键项,圈画事件关系,为合议做准备。他常说,“环境变化不可避免,但认真履职尽责决不能变!”
自2019年担任陪审员以来,杜影玉共计参审案件22件,面对着各式各样的陪审任务,他还在不断加强自身法律知识学习和积累庭审经验,用他的话来说,“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巩固履职基础,才能坚定的守住‘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法律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