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珲春法院积极开展涉外民商事审判工作
分享到:
作者:李娜  发布时间:2020-09-25 09:04:20 打印 字号: | |

(一)敢于担当,以一流司法服务助力珲春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和东北振兴战略,夯实“一带一路”建设法治基础,连续两年组织召开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一带一路”建设法学研讨会,邀请17家对外贸易企业家代表参加学术交流,共享“一带一路”法治成果。制定《关于为珲春开展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示范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细则》,加快建立与海洋经济示范相适应的司法管辖、专家咨询、域外法查明等审判体制机制,充分尊重当事人法律适用和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开通涉外民商事案件“快立、精审、速执”绿色通道,有效缩短办案周期,为企业资本快速运转提供司法保障。开展“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政法机关服务民营企业推进年”等活动,建立12个企业联系点,通过调研走访、驻企服务、送法入企等形式,传递清晰明确的司法价值取向,引导市场竞争健康有序发展。年初,省法院民四庭在珲春法院召开三级法院《外商投资法》专题讲座, 对促进、保护、管理外商投资,促进珲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拓创新,以一体化诉源治理模式,积极回应涉外当事人多元司法需求

深入推进“分调裁审”纠纷化解机制,形成具有珲春特色的“治+调+审”(诉源治理+专业调解+法院审判)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模式。搭建形成全市辖区内纵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格,实现最高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平台在全市13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通过人民调解平台推送各类纠纷1923件,其中涉外纠纷12件。聘请1名熟悉涉外经贸业务的外籍人士及6名熟悉东北亚区域风土人情且精通朝鲜语、俄语、法语、日语的专业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形成专业化涉外调解队伍。由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辖区内的简单涉外纷争进行排查、初步调停,调停不了的,转交涉外人民调解组织进行化解;调解不成功的引入法院审理程序,并及时做出裁判。与涉外法律服务站共建,为外国人提供优质的咨政建言、法律咨询、部门调处,我院李海军常务副院长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吉林省委员会聘任为商事法律服务专家委员会成员。近年来,涉外法律服务站在旅游、经商、通贸对外关系中提供涉外法律咨询服务530人次,妥善化解矛盾纠纷10起。充分运用外国人协会在语言、习俗、惯例等优势,由协会负责处理本国公民之间在珲春发生的纠纷化解工作,建立联系以来,共计化解纠纷46件。推动工商联筹建涉外企业商会,聘请涉外法律专家,对涉外企业发生的贸易纠纷,由商会进行化解或组织维权,共计化解纠纷8件。

(三)融智集慧,以珲春“i-法院”人工智能服务模式为蓝本,全面提升涉外审判工作水平

2020年,依托省法院“两卷合一”工作试点、“智能审执衔接”工作试点及“法官移动办案”工作试点,我们更加突出便民利民、服务法官导向。引进“中、朝、俄三语导诉一体机”,为当事人提供便于诉讼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在线调解室、云上法庭系统、10个虚拟互联网庭审系统,加大涉外案件的网上庭审力度,共计网上庭审9件,实现庭审全程同步语音转录、举证质证“隔空”进行、电子签名在线回传,切实解决了涉外案件的当事人分处异地或身在域外不便到庭参与诉讼的情形,当事人身不出国、足不出户,便能体会到诉讼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利用吉林移动微法院、吉林电子法院等平台,实现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电子送达,满足涉外案件当事人的多元司法需求。在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的基础上,实现涉外案件电子卷宗、电子档案同步上链存证,利用OCR技术辅助文书智能生成、类案推送、文书纠错,逐步推进以信息化手段辅助域外法律查明工作,着力提升涉外审判质效。疫情期间,珲春法院运用云间系统审理涉外案件被《人民法院报》刊载。智慧法院建设以及审判、执行改革使法官干警在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执任务,以往加班加点突击结案状态已成过去时,逐渐释放的改革红利在珲春落地生根,形成珲春特色。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