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又来临了,6日的早上收到了来自集体的祝福,一朵玫瑰花,红艳艳,鲜丽丽。如约而至的是否还有春天?
与往年热闹的节日活动不同,这朵花,似乎有了它独特的味道。这不是一朵花,更多的是在这疫情还未消散的日子里对生活甚至对生命的期待与渴望吧。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似乎按下了暂停键,又似乎启动了另一个战斗的号角。
你看,1966年出生的金法官,我们总亲切的叫她大金姐,她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纯正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学毕业即进入法院工作的她,在审判一线工作31年,一名朝鲜族双语法官,一名两个孩子的母亲,年仅11岁的孩子从韩国集训归来,必须隔离,没有办法委托其他人代看,她将他独自留在家里返回工作岗位去解决别人的家事,扛起家事法官的职责与担当。如她一样的法院母亲,还有很多,都这般无奈又义无反顾的舍小家为大家。
你看,1973年出生的尹法官,我们总称赞她是美女姐姐,她很细致很细腻,喜欢新鲜的事物,充分利用移动微法院、云上法庭、APP、微信等方式开庭,遇到新的问题不懂就与技术员沟通,弄通弄懂,让网络的两端连接了当事人与法官,化解纠纷。如她一样的“智慧法官”,还有很多,都这样推进了智慧法院的深度应用。
你看,1984年出生的娜姐,她有和明星一样的名字,我们总亲切地称她为娜姐,其实很多人比她年龄大一些。大部分女干警都在后方工作,而她因岗位特殊性,冲在了疫情防控的一线,下村屯,下企业,下社区,跑采购,搞消杀,做保障,沟通协调,她的身影忙碌在法院的各个角落,忙碌在院外各个战线。如她一样闲不下来的“蜜蜂人”,还有很多,她们管控舆情、做好宣传、统计数据、做好保障,做好份内工作的时候,又承担起下沉一线的男干警留下的那份工作。
你看,1997年出生的小周,年龄在全院女干警中倒数第二,刚刚入职半年,还未褪去大学生的青涩,已然担起疫情防控数据网格化管理。这是一项对分析提供支撑的重要内容,是一项为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佐证,是一项对历史记载负责的重要材料。她的电话、微信、钉钉、电脑和她一样忙的团团转。如她一样的“表妹”,还有很多,她们上下联络,内外沟通,传达信息,制发文件,还要做干警和干警家属的心理疏导,缓解紧张与压力情绪,化解不理解,不忽视每一个细节,及时更新,及时反馈。
无论出生年代,无论岗位职责,81名珲法女干警,无法一一细数,那因诉服大厅关闭站在寒风中接待当事人的她们,那因必须开庭穿着防护服做记录的她们,那因电话沟通被当事人吼叫的她们,那因保障庭审需要串网线扯电话线的她们,那因安全保障需要巡查全院的她们,那因环境安全一次次做消毒保洁的她们……她们都在“战疫”中发挥着自己的能量,散发着忠于职责、热爱生活的光与热,她们都如那娇艳的玫瑰,有刺般坚强,有花般柔美,有香般弥久,书写生命的乐章。
春天,不曾失约,已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