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战疫有我|珲春法院抗击疫情纪实
分享到:
作者:李娜 郑遵桥 付晨 周紫瑞  发布时间:2020-03-03 09:47:14 打印 字号: |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珲春法院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守土有责——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我们作为珲春的守护者,要积极参与地方疫情防控,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在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上,冷立新院长的话语掷地有声。

党建指导员——乡村联防有我

珲春法院包保三家子满族乡三家子村,这里有333户777名常驻居民。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期间,珲春法院驻村党建指导员第一时间赶回村里,由扶贫工作队变身防疫工作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协助扶贫村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

干警们用脚步丈量为民情,党建指导员每天与村委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入户调查走访,对外地返乡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为外地返乡人员登记造册,明确记录人员去向,实时监控,确保疫情防控信息畅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阿迈,你要保重身体,想着戴口罩,做好防护。”党建指导员到包保的贫困户家中关切的说。

家家知疫情、户户备口罩,动员邻里之间形成共识、相互提醒,避免出现防控死角,这些都是党建指导员的工作内容。一户户的走,一家家的说。就这样,群众对疫情有了深刻的认知,做到了不串门、不聚众,防控人员做到了对群众的防疫情况心中有数,防疫措施实施到位。

为了积极响应防疫要求,三家子村自2月2日起实施封闭管理,封闭多个出村通道,对仅留的一条进出口进行登记、限行。党建指导员配合村里每天在卡口值班。那天,是暴风雪和寒流来袭的日子,党建指导员发回群里一张照片,照片是静止的,但是同事依然感觉到了寒冷,心疼那个在严寒中站岗的瘦小的身影。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挺拔,因为寒冷而冻红的脸庞写着坚毅。他说要坚守到凌晨。

青年志愿者——下沉社区有我

城市社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大娘,有什么我们能帮您的?现在是特殊时期,没有紧急的事不要随意出门,出门一定要想着戴口罩。”“馋肉串了?先忍忍吧!不出门,病毒就不上门。”“疫情面前切记不造谣、不传谣,我们的政府有能力战胜疫情,大家要有信心。”在做群众工作的是珲春法院的干警们。

2月7日一大早,他们早早地来到了包保的无物业小区珲春紫金矿业小区。干警们一边开展疫情防控和宣传工作,向过往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在小区内进行张贴疫情防控资料;一边对小区内居民楼逐单元逐楼层进行消毒。干警们每周坚持两次开展消毒工作,9栋36个单元500余户居民的安全是他们心中的记挂。

 打赢防疫战,我们在行动

疫情发生以来,从每日确诊患者增长到现在多地实现零增长,在抗疫一线奋斗的工作人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复工,开放餐饮的外卖服务,但疫情并没有结束,防疫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2月24日,珲春法院20名志愿者经过专业培训后,投入到12个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入户调查工作。

当当当,“你好,我是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进行一下信息登记。请问咱们家里有几个人,过年期间是否有出行史或者与疫情严重地区人员见面的情况呢?”一位干警礼貌又细致的与住户交流并在表格上做着登记,另一位则熟练的使用微信向疫情防控排查系统中登记着住户提供的各项信息。

尽管最近的温度较前些天有所回升,但仍能够感觉到寒风吹在脸上的冰冷,大家没有任何怨言,用每个人对待这项排查工作的热情,向人们展示着他们为疫情防控无私奉献的觉悟。午饭的时候,他们只能匆匆应付一口,就又开始逐户排查。“现在大多数地方都复工了,正常的工作时间很少有人在家,所以我们只能在别人休息、下班的时候来做登记。”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排查任务,干警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在中午和傍晚入户登记。“遇到家里没人的情况,我们会在门口留下排查通知和联系方式,居民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就什么时候到,必须保证排查、登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干警心中,对排查工作的认真就是对群众生命安全的负责,切实做到“不疏漏一户,不落下一个”,实现排查零死角、全覆盖、无空白。同时,在对居民进行登记时,干警们还会向居民叮嘱一定要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不要聚集,不要放松对病毒的警惕,提高认识才能共同打赢这场战疫。

“之前都是在新闻里看到那些同志们每天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防护镜、手套等防护用具战斗在抗疫一线,这次自己也穿上了,真的是又闷又热,才登记了三四层楼身上就都是汗了,一个单元登记下来感觉自己都有些缺氧。”在感叹抗疫一线同志们辛苦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春寒料峭时节干警们脸上的汗水和充满信心的微笑。

“小伙子,你们说话真算数!昨天答应给我送煤气罐,这么大的雪天,我以为今天你们不能来了呢!正愁咋办呢!”

“大娘,我们说话算数,服务保障是我们分内的活儿。您尽管放心,隔离期间有啥需要,只管和我们提,一定保障到位。”

珲春法院干警祖铭蔚一边说着一边将煤气罐送到被要求居家隔离的老人家中。2月16日暴雪席卷珲春,地面上铺满了厚厚的一层白雪,给交通带来了非常大的阻碍,但法院干警们的脚步并没因此走慢半分,因为身上责任和担当,他们走的每一步都无比坚定。

“大家都加把劲儿,居民们信得过我们,我们也得对得起胸前的法徽。”办公室副主任姜文哲在给下沉到社区的干警们打气加油。

“这个社区24个物业小区,204栋无物业小区楼栋,17266户32700人,返珲人员按要求需要居家隔离,他们不能出来,心里肯定有些不舒服。我们每天来测体温的时候都会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的,第二天来的时候送过来。”干警陈凯说道,“做好疫情期间的保障不光是物质上的,心理上也要做好工作,心情好了,在家隔离的日子也就不难熬了。”就像周宇说的那样,物质和心理要做到双保障,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关心群众。

干警们在法院雷厉风行,到了社区工作也绝不含糊。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赶到市场为被隔离居民买菜,他们说“这些菜都是我们精挑细选的,必须让大家吃到最新鲜的菜。”有时居民家里的米面油不够了,不管多沉,不管几楼,也要送到居民手里,“咱们这个社区10斤,20斤,50斤,再爬个五楼六楼,要是赶上几家都需要,送完之后确实喘啊。”每当居民有需要,他们从不推辞,倒垃圾、送快递,再琐碎的小事他们也会用最快的速度做好,只因为他们心中的坚守。

青年干警——企业复工有我

“您好,麻烦测一下体温。”

一支笔、一本台账、一张桌子、一把测温枪,利用面前简易的工具,付晨、齐策两位年轻干警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自疫情发生以来,珲春法院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从法院抽调两位年轻干警同全市其他单位共同组成共计40人的“优秀年轻干部下沉基层冲锋队”,助力企业复工生产,做好防疫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你这车是从哪里过来的?体温一切正常,注意带好口罩,做好防护……”伴随着冷冽的寒风,在工厂大门值守的付晨规范细致的检测完车辆上的司乘人员后,目送着车辆进厂。因长时间的室外工作,手脚早就冻得有些麻木,还没等缓过来,便又投入到新一轮检测中。他已经不记得这是自己第几次执行这套检测程序了,尽管一切都已经轻车熟路、熟练无比,但他依然不敢怠慢丝毫,他相信,在其它工厂值守的同事们也一定与他有一样的坚守。

“厂区里消毒必须要到位,一天两次那是最基本的,甚至还需要更多,通风也很关键,人这么多通风也一定要搞好”伴随着浓重的消毒水味,齐策开始了新一天的厂区消杀工作,“消毒水味闻多了真的会头疼!”齐策腼腆的笑着说。对待防疫工作他不仅没有怨言,反而感觉特别充实!

“工作开展也不是完全的一帆风顺,有时候也会碰到不配合工作的,态度非常的蛮横,可是我们也只能耐心劝解,在我们的劝说下,大家还是能配合我们工作的。”两位年轻干警看似轻松的说道,“我们年轻有精力嘛,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不上谁上呢,能让我们出份力,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真的很自豪,家人也都很支持,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问起他们对这次防疫工作的看法时,他们这样说“说心里话,工厂里人这么多,没有一点担心和害怕肯定是假的,每天回到家就是先揉揉被口罩勒的生疼的耳朵,然后赶紧做个全身消毒。”他们很真诚的说道。“防疫工作需要我们,相比那些在抗疫一线的人们,他们的岗位更辛苦、更危险!关键时刻我们不能喊苦喊累,一定倾尽全力坚守岗位,直到疫情被我们击退那一天!”说完这席话,他们笑了笑,又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去。

疫情面前,法院的突击队员们不断下沉下沉再下沉,将一个个“小我”攒动成一个大大的“我”,以我之力守护平安。他们始终保持战斗状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服从乡镇、社区、企业统一调度,认真履行防控宣传、人员摸排、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居民管理、解决困难等各项职责,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法院力量。 

党员干警——同舟共济有我

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支持疫情防控工作,2月11日,珲春法院发出防控疫情捐款倡议书,开展了爱心捐款活动。捐款倡议发出后,院领导带头响应,全院干警纷纷伸出援手,充分展现了珲法人的责任与担当。

全院干警一致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要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以实际行动、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尽一份力量。此次捐款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人员不聚集,全部采用微信转账方式进行,珲春法院全体干警参加爱心捐款,汇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正能量。目前,16800元善款已捐赠至珲春市慈善总会,为疫情防控工作献出了法院祝福。

公正司法——疫情防控审判执行两不误

疫情面前,人人有责。作为智慧法院建设先进单位,珲春法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维护诉讼群众和法院干警安全。

2月17日,珲春法院涉外审判团队在云上法庭通过云间网上庭审系统,开庭审理了一起涉外合同纠纷案件。这是疫情防控期间,珲春法院运用“云间”系统开庭审理的首起涉外案件。该案件外籍人士代理人长春律师:“法官,我的当事人对咱们法院在疫情期间组织庭审表示感谢。他说,真是没想到,中国的法院和法官这么敬业,在疫情防控期间还能够运用网络庭审审案,虽然身在俄罗斯,但是还是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法院的力量。”这样的庭审,只是防疫期间珲春法院众多庭审中的一个缩影。

疫情期间,全社会总动员采取多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珲春法院未雨绸缪,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案件审理,确保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两不误。早在1月30日、1月31日,冷立新院长两次召开审判执行工作调度会议,审判团队负责人及部分法官、执行员参会。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期间要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所有案件优先通过“云上法庭”、微信等方式视频开庭。对于送达成功的案件,原则上不延期开庭,争取通过网上开庭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当事人和干警的安全,保障诉讼活动正常开展。云上法庭、云间、华宇互联网庭审、北明互联网开庭、微信视频等都是法官“云审判”的选择,应开尽开在珲春法院成了常态。

“老李,最近开了几个庭?”

“最近,我基本每天开两三个不等。有的当事人一看咱用微信或者互联网法庭审理,特能理解咱们的辛苦,唠一唠几方就达成调解了。”

“对对,我最近的庭审也是,有当庭调解的,也有撤诉的。大家对咱的智慧法院既感兴趣,又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都夸咱这么做真好。”

“我的一个执行案件也是,虽然不能现场冻结,但是我通过微信把各种程序履行完毕,然后也结案了。”

这些对话,是珲春法院的法官们在交流疫情期间的审执情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也在积极梳理遇到的问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为的就是疫情期间通过“云审判”服务更多的当事人。

“视频、证据交换、语音识别,这些咱都能满足。这样的庭审既能方便群众诉讼,又能提高诉讼效率,最关键的是当事人不用考虑疫情,在家就能完成庭审,真是一举多得”。说这话的是珲春法院的一位老法官,以前没怎么用过智慧法院的各种网络庭审系统,疫情期间,多次使用后,不仅观念得到转变,还积极的向法官们进行推介。

据悉,1月30日起,审管办通过系统查询预约开庭情况,并与送达组沟通案件送达进展。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审判工作的有序进行,珲春法院适用单套制形式储存的电子卷宗全部由各阶段责任人自行制作,部分适用双套制存储的卷宗材料均通过云柜交接,合议庭通过线上方式查阅,避免纸质卷宗的传阅,降低病毒传播的安全隐患。

2月3日至2月26日,珲春法院共计应用云间、微信等形式审理各类案件92件,网上执行17件,网上立案14件。

作为吉林省审执衔接试点法院之一,2020年2月21日,珲春法院成功实现了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完成执行案件网上立案,在坚持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确保了执行工作不松懈。2019年12月,某公司与金某保证保险合同纠纷一案,经珲春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与以往不同的是,法院在调解过程中明确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确认如被告在约定期限内未履行义务,将通过智能审执衔接平台自动办理执行立案。今年2月20日,某公司代理人王某打来电话,告知法官自己收到法院发来的短信,询问该如何进行操作?法官了解到被告金某并未履行义务,公司希望立即申请强制执行后,耐心引导原告点击“未履行完毕”按键,并在智能审执衔接平台确认被告应履行金额、填写执行申请、完成电子签名等操作,使该案件直接进入立案程序。法院执行立案平台通过对民事调解书的区块链验真审核后,立案成功进入执行系统。

在该案件审理过程中,王某对法院高效、快捷、便民的诉讼服务模式和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大加赞赏!他说,疫情这么严重,我还愁我的案件怎么办呢!说实话,让我去法院吧!心里打鼓,有没有法官,会不会遇到从疫区回来的当事人,这些都得考虑。但是没想到,法官的态度和办事的能力这么强,我得给珲春法院好好地宣传下。我这案子,不用去法院也能申请执行,法院不仅保护了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也保护了我和家人的身心健康。小法院大智慧,果然名不虚传。

疫情防控期间,珲春法院坚持线上诉讼服务“不打烊”,为当事人提供“非接触”诉讼服务,做到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干警安全防护,一方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运用信息化手段把司法便民利民举措送到群众身边,让“智慧法院”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剂给力“良方”。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珲春法院党员干警团结一致、英勇奋战,在防疫工作中接受群众检验,在服务群众中以实际行动争做先锋、勇立标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边疆法院守护平安、保卫人民的战“疫”司法答卷。


 

 
责任编辑:研究室